这无异对肿瘤医学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癌症患者来说也是看到了生的希望。然而,好消息的另一面是120万“天价”的治疗费用、CAR-T细胞治疗肿瘤范围有限、对于治疗实体瘤效果不佳、不良反应严重到或可致死……
铺天盖地的好消息与坏消息交织爆出,真相到底是什么?
日前,广东祈福医院举办首届肿瘤免疫治疗进展研讨班(以下称 “研讨班”),全面揭秘了医学界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本次研讨班围绕肿瘤免疫监测、免疫应答机制及肿瘤免疫细胞治疗临床进展等话题,邀请了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作大会主题报告。主题内容分别为《肿瘤免疫细胞治疗》、《实体肿瘤免疫治疗进展》、《肿瘤免疫应答及应用》。演讲嘉宾通过现场演讲和远程连线的方式进行分享。
与会专家现场合照
早在2017年,CAR-T治疗就在美国被批准上市。中国也在今年6月22日批准它以药品的形式上市。
目前国际上公认治疗效果最好的两个靶点,一个是CD19靶点治疗B细胞疾病,包括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非霍奇金性淋巴瘤。另一个是BCMA的CAR-T治疗。
研讨班上,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李鹏教授以及深圳免疫基因研究院的张隆基教授分别就“新型CAR细胞的研发和机制研究”、“CAR-T治疗靶向B细胞和T细胞恶性肿瘤的新进展”进行了最新的进展分享。阿思科力生物科技公司李华顺教授展示了“集成CAR-NK细胞药物的研发”成果,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研究所张志新教授则从大数据的角度分享了“基于免疫大数据的人工智能肿瘤筛查”的数据结果。
李鹏教授提出,实体肿瘤目前面临着四项难题,包括CAR T细胞治疗实体肿瘤面临的四项难题·肿瘤特异抗原的筛选和鉴定;CART细胞如何侵润到肿瘤中;CAR T细胞如何抵御肿瘤微环境;如何提升CAR T细胞的杀伤能力等问题。
李鹏教授
通过对新型CAR细胞的研发和机制研究,李鹏教授团队发现,TLR2胞内激活结构域提升CAR-T细胞肿瘤杀伤能力;1928zT2高表达CXCR4,从而提升迁移能力;1928zT2有效清除髓外复发的白血病。
从张志新教的分享中得知,长期以来,临床上缺乏一种能够量化评估免疫力的方法。而在大数据时代,张志新教授团队通过临床应用免疫大数据的人工智能肿瘤筛查获得了可验证的发现,肿瘤病人的免疫力很差,免疫力差的健康人肿瘤发病率高。这一大数据技术为肿瘤病人免疫状况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数据支持。
张志新教授
实体肿瘤免疫治疗的进展
目前,国内上市的CAR-T产品并不适合所有的肿瘤患者,试用人群主要是既往接受二线及以上系统性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以及多发性骨髓瘤。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T淋巴细胞肿瘤等血液恶性肿瘤则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攻克。
研讨班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慧强教授针对“脑脊液ctDNA监测在脑淋巴瘤中的应用”提出ctDNA能够反映疾病的变化,比PET/CT更敏感。广东祈福医院肿瘤中心主任蔡绮纯教授则从“免疫治疗在乳腺癌中的应用”方向展示了研究成果。从中医的角度,广东省中医院张海波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洋教授分别以“中医寒热理论与EGFR突变阳性NSCLC的免疫治”、“ 中医药联合免疫治疗在胃癌的思考与探索”提出了见解。
蔡绮纯教授认为,肿瘤整体免疫治疗,其内涵是强调治疗应该覆盖到抗肿瘤应答产生的每个环节。而抗肿瘤治疗的终极目标则是,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增强和维持特异性肿瘤免疫应答。
蔡绮纯教授
蔡绮纯教授团队研究得出,新辅助加入免疫治疗的方案可以提高pCR率,尤其在PD-L1阳性表达的人群展示出优于化疗的优势。
从中医免疫治疗出发,张海波教授表示,中医和寒热性与西医冷热肿瘤有很强的关联性,但不是所有中药都能增效。
张海波教授
肿瘤免疫应答及应用
肿瘤免疫疗法利用机体自身免疫系统抑制肿瘤生长,具有治疗和预防癌症复发的潜力。在肿瘤免疫应答及应用方面,研讨班从“组织记忆T细胞在肿瘤免疫应答的作用”、“ B细胞/抗体在肿瘤免疫应答的作用”、“ 新生抗原助力肿瘤精准免疫诊疗”、“ 大剂量维生素C在NSCLC中的研究进展”四个方面展示,分别由广东祈福医院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吴长有教授、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邝栋明教授、裕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潘超虎研究员、广东祈福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区俊文教授分享成果。
吴长有教授团队研究发现,在多种癌症(肿瘤)组织中,有大量浸润肿瘤组织的淋巴细胞(TILs)。TIL可增强人体特异和强效的抗肿瘤作用,它具有多克隆性,可以识别多种新生抗原,在异质性的黑色素瘤、宫颈癌、头颈癌和肺癌等实体瘤中有效;个体化,高度特性;持久性;输注后不需要额外维持治疗就可以形成免疫记忆。
吴长有教授
区俊文教授介绍大剂量维生素C在NSCLC中的研究发现,恶性肿瘤患者体内VITC浓度普遍偏低,与疾病分期呈正相关;高浓度VITC在NSCLC患者中安全性高,毒副作用低,耐受性高;VITC与手术、放疗、化疗、靶向药物相结合,非常安全,且具有协同增强疗效的作用;VITC对于NSCLC的患者有特异性的biomarker预测VITC的疗效,并且很可能成为治疗的靶点(SERPINE1,TMEM158,BERPINB7),具体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区俊文教授
最后,广东祈福医院放射治疗科主任龚伟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李苏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周鹏辉教授作为压轴分享了“当免疫遇上放疗”、“ PD-1抑制剂药代动力学”、“ 免疫微环境与PD-1耐药的关系”等内容。
研讨班现场进行了热烈的学术讨论与交流,参会专家纷纷表示,广东祈福医院举办的肿瘤免疫治疗进展研讨班虽是首次,格调却比肩国内肿瘤免疫的尖端论坛。本次肿瘤免疫治疗进展研讨班虽然暂时结束了,但肿瘤免疫的研究仍在学界日新月异的开展着,让我们期待着下一次研讨班的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