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俗称“中风”)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中风后出现较高比例抑郁症及经济花费负担很重等特点。
据悉,我国脑血管病医疗和经济负担巨大,现有患病人数750多万,每年至少新发250万病例,每年死亡170多万,发病率远大于死亡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300亿。
专家指出,脑卒中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显著降低其生活质量,必须要及早筛查和诊治,降低残疾和死亡的风险,把关好脑血管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
为提高中西医结合防治脑卒中及其并发症水平,学习交流我省脑卒中领域专家的学术经验,由广东祈福医院主办的“脑卒中中西医结合防治与社区管理”学术会议,特邀了国内著名脑血管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胡学强教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黄立安教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神经内科谢伟坚主任等省内多位教授和专家,齐聚广东祈福医院与大家分享自己临床上多年的宝贵经验。与此同时,来自全省各级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医师200余人参加了学术会议。
会议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祈福医院神经内科张中平主任主持,广东祈福医院院长彭磷基教授致开幕词,张涛副院长等领导出席了此次学术会议。
本次学术会议穿插了专家现场答疑环节,与会者积极踊跃提问,专家答疑解惑。会议圆满成功,参会者均表示收获良多,对广东祈福医院多次举办这种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活动表示赞赏。此外,会议前的悉心准备,会议中各种高级茶点、午餐的精心安排,都做得周到贴心,让大家收获颇丰,满载而归。
脑卒中红色预警已拉响 早防早治最关键
《Lancet》杂志上2014年报道:中国卒中发病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多学科专家提醒:脑卒中必须要及早筛查和诊治
胡学强教授在《缺血性卒中的多模式治疗》指出,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建议符合适应证患者尽可能行溶栓治疗、卒中单元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等有效治疗手段,医生也要对患者进行个体化风险或效益评估,掌握好治疗的时机和指征。
黄立安教授给大家讲授“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改善脑侧支循环的干预策略”中表示,对于此类患者,在改善侧枝循环治疗方面,目前可分为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经动物实验和初步的临床研究表明某些药物可对脑侧支循环的建立能起到促进作用;颅外-颅内动脉搭桥术、体外反搏等非药物治疗也可以促进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的建立;但仍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谢伟坚教授给大家详细介绍了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的静脉溶栓治疗指导规范及排除标准,从患者年龄、卒中程度、症状迅速改善、影像CT出血情况、妊娠及产后出现卒中的情况、严重脑损伤、心肌梗死、心包炎、高血压、糖尿病、卒中综合征等40多个方面给与了指导意见。
张中平教授在《HR-NICE人群的防控》中总结道,鉴于HR-NICE这种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患病人群庞大,发病率远远高于致残脑血管病,而且增长趋势明显,早期复发率高,风险高,建议把HR-NICE人群的防控作为目前脑血管病的最佳防控窗口人群,也是最为重要的防治人群,早期防治作为国家卒中防控的重要窗口,医护人员应重视HR-NICE人群的管理及防治。
在卒中患者病后的脑恢复方面,广东祈福医院营养科区俊文博士指出,卒中患者的营养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对所有卒中患者进行基线营养评定,并采取措施纠正或改善卒中患者的营养障碍。
脑卒中后抑郁焦虑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临床心理科石建博士则向大家娓娓道来:卒中患者易患抑郁症、焦虑症。囿于卒中发生两周后,其发病率达28.4%;而卒中发生一年后,发病率高达41.8%。他建议,卒中患者一定要及早筛查和诊治,可更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任利民教授表示,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可以有效减少卒中复发,但要适度和个体化。即使不能改变卒中的最终结局,也可以改变卒中生存期间患者的体验和感受,努力让患者体验更高质量的生活。
最后,由医院神经内科刘萍护士长跟大家分享了《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管理》,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约45%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因障碍产生的营养不良患者达48%,出现误吸的情况占43%~54%,其中有50%到发病6个月仍然不能恢复正常的吞咽功能的患者,这些诱因,都非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