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看病开方,你拿着处方交费,到取药窗口拿药,这就是大家熟悉的看病取药流程。
不过,国家卫健委官网近日发布“新规”,《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指出,药师是处方审核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所有处方均应当经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划价收费和调配环节,未经审核通过的处方不得收费和调配。
也就是说,医生给患者开具的处方,需要“先过药师这一关”,开方到拿药要加处方审核这一“关卡”。
在以往,人们对药师并不会投入过多关注,也要求不高,似乎只要不发错药就够了,但实际上药师在其中的专业作用并不完全为人所知。
而新规的发布,则在多年前的法规基础上,更加强化和明确了药师审核处方的合法性,要求药师给处方上“紧箍咒”,促使药师由“发药高手”向“审方高手”转变。
药师要首先对医师处方进行合法性、规范性、适宜性的审核,如果处方合理,患者才能带着处方去缴费、取药;而一旦药师认为处方不合理,药师将联系开具处方的医师,请其确认或重新开具处方,并再次进入处方审核流程,直到处方合理。
在原来开处方、取药的过程中“塞”了一道审核工序,不少朋友就担心,那看病不是要等更久?
由于药师工作量大,很难及时处理全部处方问题,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处方进行严格的“人工干预”,尤其是事前干预显得尤为必要。因此,文件规定,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推进处方审核信息化,辅助药师开展处方审核。
事实上,早在该文件下发前,祈福医院近二十年来一直都是应用互联网技术、专业软件和专业药师进行处方审核的。那么,在祈福医院,一张处方从诞生到完成使命,究竟要经过几道关卡呢?
据祈福医院药学部赵延军主任介绍,一张处方一般要经过5道关卡:
首先,祈福医院建院之初便实现了医院信息化,通过HIS自带和医院开发的合理用药模块,可以对处方进行第一道审核。比如输液配伍出现禁忌、儿科患者处方中出现18岁以下人群禁用药物时,系统都会提示“禁止”;对于一些特殊管理的麻醉精神药品、分级管理的抗菌药物等可以对医生权限进行自动限制;对于属于“特殊使用”级别门诊禁用的强效抗菌药物,门诊医生则无法开具……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祈福医院医嘱电子化和信息化程度已达到较高水平。
其次,医院配置了合理用药监测系统的专业软件,和医院HIS系统联网运行,可以更加全面地为处方审核提供技术支持。例如对药物相互作用、特殊患者(老年人、儿童、妊娠哺乳女性)用药、超量用药、配伍禁忌、给药途径、重复用药等进行审核,并自动按照不同级别、通过不同颜色的提示灯实时警告、提示医生,避免药害事故的发生。
第三,由经专业培训、取得法定资格的高年资药师按照“四查十对”原则,再次对“漏网之鱼”的处方进行审核。对于不符合合理用药原则的医嘱,药师及时与医生沟通进行修改。
第四,祈福医院花巨资引进了自动化设备,全面建设自动化药房,自动按照处方进行调配、包装、打印和分配,提高了调配效率,降低了人为差错,保证了患者安全用药。
第五,使用临床用药决策支持软件,通过大数据对临床各科室的处方进行点评、监控和分析,从而更有效地支持合理用药。
赵主任表示,通过以上五大措施,可及时发现处方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减少不合理用药和药物差错,保证医疗质量,预防医疗纠纷发生。
此次处方审核规则的制定,对患者的用药安全及医生行为的规范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卫健委表示,通过规范处方审核行为,一方面提高处方审核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另一方面体现药师专业技术价值,转变药学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人性化的药学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