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心来当好一个医生。”这是在两个小时对话过程中,史剑波教授提到最多的一句话。
自1991年起,史剑波在我国“中国鼻内镜微创外科之父”许庚教授指导下从事鼻内镜外科的临床和科学研究工作,是国内最早从事该领域的鼻科专家之一。他在国内开展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临床和基础研究,在国内最早开展球囊辅助下鼻窦开放术并开创了扩大鼻丘气房入路额窦开放术。
拥有中山大学名医、岭南名医、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名医等称号,同时担任着全国鼻科组副组长、博士生导师,史剑波当下最想做的却是无关乎这些名利,只希望能静下心来当好一个医生,回归到最纯粹、本真的初心,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就医服务,他也称之为“最简单的理想”。
讲职业:看病才是医生的根本
掌握边界感,是当下最流行的社交法则,同样,在钻研一份职业时,也需要把握合适的边界感。边界并非凛然不可侵犯,作严密设防,而是帮助自己适时自省,回归到圆心中去。
史剑波正是这样能把握边界感的人,当其他医生被困于处理各项“任务”时,他选择在工作之余,坚持每天抽出足够的时间,通过网络和病人沟通、交流,谈些在诊室没来得及说完的话。
“在我的医疗生涯中,经常碰到很多患者得不到及时的医疗咨询和治疗,而延误了病情,所以希望在业余时间里,抽出一点点时间来为患者服务。”
自2011年起,史剑波通过网络在好大夫平台上为患者答疑解惑。答疑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除了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坚持和耐心。有些问题史剑波可能回答了不下百次,但站在患者的角度,这些问题都是他们第一次遇到的、最心急焦虑的。一次次及时、耐心的答复,他成为了患者认可的「2018年度好大夫」。
或许对于这种做法,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但这就是他所坚持的行医理念。行医,没有了远方的诗,就会被眼下的苟且淹没。困于外圈的琐碎,即便做得再好,最本源的医学理念的传承却丢失了。
“医生的核心竞争力是看病,看病是根本,天天被其他事情充斥,就离开了根本。最终所有的技术要回归到病人上面,解决病人的痛苦,这是当医生的本质,假如连这个问题都没有解决,这是没有意义的。”
大家眼中医生是高大上的职业,但现在中国医生的境况是,除了要付出更长的时间进行无报酬学习和必须承担的科研及教学外,还面临着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规范性问题和低待遇问题。
史剑波认为,每一种职业都有压力,都需要我们正面应对。当对医学知识有钻研的兴趣,当收获到患者的感激之心,这样艰难的境况是可以克服的。所以,就医生这个职业来说,有情怀是肯定的,没有情怀的人很难坚持下去。
他坦言,当初学医算是糊里糊涂地闯入行,原本高考志愿是想去学化学。刚开始,史剑波对医学本身并不太感兴趣,后来是时间长了,接触病人多了,才慢慢喜欢上“这个事情”。
“当医生其实是很有乐趣的事情,因为你在人家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人家,人家内心是很感激的。”
史剑波回想起从医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几乎丧失视力、备受打击的高三学生。这名学生在高考前因进行鼻窦炎手术影响到眼睛视力而转送到他那里治疗。
任何手术都存在风险,但这次手术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一个花季少女的未来。当“未来的人生”沉重地压在肩上时,史剑波所考虑的就不单是医疗技术的问题了。几番权衡,他最终决定进行手术。
手术相当成功,孩子的视力恢复到了1.0。后来,为了疏导她郁结的情绪,史剑波后来花了比诊疗手术多好几倍的时间去跟她聊天。“最后这孩子考上了大学,人生路上的一切风光包括结婚、生孩子都会跟我分享,真的很感恩。”史剑波觉得,医生不一定都要到达悬壶济世的高度,你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到人,医生这份职业崇高的使命感和内在的职业满足感也油然而生。
在和患者交流中得到的认可,确实可以支撑医生克服一些艰难,但是史剑波仍觉得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中,医生现在被套上的光环太大。每个人高呼着医者情怀的口号,就把医生当成天使,这是不现实的。“医生也是人,有情怀但不是说就得被消费。”他期望有一天,医患双方能真正站在平等地位,互相给予尊严。
平日里去看病,大众关注的是医生的技术如何,手术、用药是否安全,但“服务”却是史剑波所提及的最高频次的词语。从医生口中听到“服务”这个词,确是让人感到诧异。
他说起自己陪母亲去看病的经历,手术前一天通知七点到医院,当天五点多就起床,六点匆忙从家里出门,到医院经历长时间等待后被告知中午十二点才能手术,就在一个小区域,一群病人和家属或坐或站焦急地等待,其中还有不少是高龄老人。
这样的就医体验并不美好,甚至是恶劣的,但无奈,这样的经历在国内是属于常态,医院人满为患的场景,交叉感染的风险,不确定的就诊时间让众多病人望而生畏,在这样的背景下,根本没有空间去谈服务。
同样作为医生,史剑波最先选择的是新兴的互联网医疗,为缓解紧张的医疗生态环境和医患关系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过,这远远不够。既然现在的状况对患者和医生都不友好,那能否为中国的患者提供另一个选择?这是史剑波一直在想的事情:回到医疗本原,提供高品质、规范化的诊疗服务,让就医的患者和看诊的医者都能得到尊严。
这也是史剑波选择和祈福医院合作的重要原因。首先是具备相同的理念,“彭磷基院长是一个有情怀的人,在做高端服务的想法很契合。”高端的服务不只是高端的环境、高端的设备,他认为在医院里要求的服务,不同于餐厅里端茶倒水的服务,而是一些专业的服务,如给病人讲清楚病情,解释为何要做手术,手术带来的好处和风险,以及在治疗过程需要病人如何配合等,良好的患者教育和沟通能帮助患者更好的理解疾病,配合医生治疗。在此基础上,再提供一个最好的医疗服务和后勤保障的服务,如用最好的纸呈现最清晰的拍片检查画面,安排好每个病人的就诊预约,节省其在诊室外的等待时间等等。若能把高端服务做起来,给病人这样的选择,相信病人会更倾向于享受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现在,史剑波定期在祈福医院开诊、手术,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而来,但他坚持看诊至少会给每个病人预留8-10分钟,足够的时间让病人把想问的都问清楚,甚至问一答十,得到病人充分的信赖和配合,实现诊断学中的问诊方式,达到最佳的治疗目的,对专业的提高及诊疗安全都非常有裨益。
同时,在祈福医院做手术他也会控制手术量,留时间给医生亲自把控细节,从术前的家属沟通,包括操作流程、可能产生的风险、预期能达到的目标,到进行术后针对性医嘱以及居家护理事项都由医生全程跟进,这些从前难以实现的事情,都能在祈福医院做到,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医生的想象力和能力。
在史剑波及一大批名家加入后,祈福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患者每天都在增加,史剑波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把学科建设起来,单枪匹马总比不上团队的力量强大。
因此,他牵头将许庚教授技术团队工作室和许庚教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培训基地落户祈福医院,也意味着许庚教授技术团队中的各路“技术大咖”强势加入祈福医院,对祈福医院来说,是进一步增强了人才实力。
虽然团队汇集了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里一流的专家,但团队工作室在广州、深圳、惠州等地均有驻点,专家都只能算“兼职”。未来要将祈福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建设成广东省一流学科,必须形成造血功能。
除了和祈福医院合作成立许庚教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培训基地,团队还建立了许庚教授鼻专科联盟,举办学习班,对院外医生进行培训,向外扩大辐射力。
“我们的目标是起码五年以后,祈福医院建成广东省一流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史剑波认为,只要未来祈福医院技术、人才、服务都达到一流水平,建成一流学科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