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抑郁、颈部眩晕等疾病困扰着不少都市人,
其中睡眠障碍最为严重。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
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
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
高于世界27%的比例。
“睡不着”、“睡不醒”和“睡不好”
成为困扰人类睡眠的三大难题!
为研讨失眠、抑郁、颈部眩晕等
疾病对策及推广中药穴位敷贴外治法,
一群专家聚首传经送宝,
分享中医药诊治的宝贵临床经验。
中医药睡眠障碍外治法、穴位敷贴外治法学习班开锣
10月26日,祈福医院召开“睡眠障碍的中医药外治法”及“社区基层医疗单位中药穴位敷贴外治法技术推广培训班”,旨在提升医务工作者对失眠、抑郁、颈部眩晕等疾病的诊疗水平,增进各项相关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李跃华教授
学习班由祈福医院治未病科、神志病科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国家老年病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李跃华主持。
向杰副院长
祈福医院向杰副院长致辞,感谢各位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希望通过这个学习交流平台,共同助力神志病及治未病医学中医药诊治的发展,从而为患者带来福音。
中医药外治颈性眩晕、抑郁、失眠,专家有独到见解
吴弢教授
主任医师、施杞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华东医院大中医科主任、伤外科主任吴弢教授首先作了《中医外治颈性眩晕》的专题讨论。吴弢教授是国家中医老年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在老年医学与保健领域有较高的造诣,吴教授结合多年在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中医药外治法一一细化讲解个人诊治经验,并播放了一段现场治疗的视频,直观完整地呈现患者治疗的手法和重点,给年轻学者带来宝贵的诊治借鉴。
何红波教授
接下来,广州市惠爱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副院长何红波博士讲解《睡眠障碍的药物选择》,从失眠的分类与诊断逐步分析药物治疗的机制,详细讲解了不同失眠药物对应治疗不同人群的区别,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李跃华教授
据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致残因素,祈福医院神志病、治未病主任李跃华教授讲解《抑郁状态患者S-ET脑功能不同特征研究》,从抑郁的发病机理、中医不同症候变化规律研究、不同中医证型脑经递质研究、中医辨证个体化治疗研究几个方面,得出抑郁发病机制与脑内神经递质含量失衡有关、中医不同证型神经递质存在差异,主张治疗应个性与综合辩证共用,平衡阴阳,起到全方位、多靶点的治疗效果。
失眠与难治性疾病“邂逅”中医药并非束手无策
韩力主任医师
上海市中医药领军人才学术共同体成员、复旦大学华东医院韩力主任医师讲解《肠吉泰联合耳穴治疗肠癌术后疲劳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认为肿瘤患者常见症状如疼痛、抑郁、恶心的难以缓解相关,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韩主任为此进行了全面的临床研究和论证,认为中医综合治疗(穴位注射、耳穴)能够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失眠。
张翠松主任
广东省人民政府机关门诊部张翠松主任讲述《女性更年期失眠的针药并治》,简要介绍了女性更年期生理病理,从中医理论角度阐释肝藏、气血对女性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出中医辨证结合针灸运行气血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的观点。
梁祖建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骨科教研室副主任梁祖建主任医师讲解《老年失眠症的临床思维》,从概况、临床特点、中医思维和体会四个方面分析老年失眠症,认为心理行为治疗是首位,血液为神志的物质基础,因此老年失眠治疗应从“补心血,调心神”出发,整体论治,调形养神并举。
石建副主任医师
祈福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兼神志病科副主任石建副主任医师讲解了《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关注睡眠障碍的专科专病诊疗》,石主任认为睡眠障碍贯穿脑卒中的整个过程,睡眠障碍是导火线,失眠是诱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所以对所有卒中患者,建议均进行睡眠障碍的评估与管理。
对付失眠、泌乳、宫缩恶露,中药穴位敷贴外治有“惊喜”
李金牛副主任医师
北京市中关村医院中医综合科主任李金牛副主任医师讲解《针刺五脏俞加膈俞结合辨证取穴治疗失眠患者60例临床观察》,李主任以科室60个案例为临床研究目标,个体性、针对性地予以治疗和辩证,认为失眠主要病机是阳盛阴衰,阴阳失调,病位主要在心,与五脏均有密切的联系,辨证取穴治疗失眠能调和阴阳、宁心安神,起到治疗失眠的作用。
左:吴世伟医生 中:廖茜珣医生 右:郑婵女医生
接下来,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吴世伟医生讲解《欣悦安神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廖茜珣医生讲解《欣悦通乳贴促产后早期泌乳的临床观察》,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郑婵女医生讲解《欣悦固元贴对产后宫缩疼痛及恶露的临床观察》,分别从三个角度分析中药穴位敷贴外治法对失眠、产后早期泌乳及产后宫缩疼痛恶露的临床治疗的效果汇报。
传道授业解惑,分享领域新进展
本次继续教育学习班分享了治疗睡眠障碍、抑郁、颈性眩晕相关疾病的中医药外治法,及对中药穴位敷贴外治法技术进行了推广培训,来自不同医疗机构的专家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传授各自领域的宝贵经验,分享相关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大大提升了学员对相关疾病的综合诊断能力,提高治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