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检查皆提示肺癌晚期,仍不服输
“咳咳咳咳咳咳咳。”今年7月,贵州的覃先生持续咳嗽多日,口服抗炎药后病情依然加重,经当地医院治疗并通过一系列胸片、CT检查后,诊断为晚期肺癌。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才48岁。”上有老下有小的覃先生说道,“晴天霹雳一般,我全家人都陷入了恐慌。”
他无法接受晚期肺癌的“事实”,进一步到肿瘤专科医院找专家看诊,在胸腹部CT、颅脑MRI增强检查、SPECT等全面检查后,仍然得到同样的答案:肺部肿瘤晚期、淋巴结和脑内多发转移!
覃先生依然不服输:“再检查最后一次,如果还是肺癌晚期,我就认了!”
还好没放弃!实为肺结核
听闻祈福医院影像科彭光明主任在肺癌诊断方面经验丰富,9月中旬,覃先生怀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医院,做了第3次胸部CT。会有转机吗?覃先生既充满希望,又怕期待再次落空。
针对胸部CT检查结果,彭光明组织影像科会议讨论,仔细斟酌肿块的大小、边缘、形态等每一项参数后,彭光明主任得出结论:不支持肿瘤!听到这个消息,全家人很振奋,又不太敢相信,难道转机真的出现了?
随后,彭光明建议覃先生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结节穿刺活检术,这是肺部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活检术时,我们为覃先生多次调整穿刺方案。”影像科谢卡飞医生表示,肺部的呼吸运动增加了穿刺难度,病人平躺由前入路病灶太深,后入路穿刺路径上有叶间裂,容易气胸,侧入路则有肩胛骨阻挡。最终根据在机器上的测量距离和角度方向,反复调整、设计,一次性成功穿刺直达病灶中心,取出若干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全程仅约半个小时。

正在穿刺术中的谢医生
穿刺术中病灶照片
因为肺结核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按相关规定,覃先生需转入专科医院治疗。进入专科医院后,覃先生的复查结果与祈福医院一致:肺结核。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覃先生目前已无咳嗽症状,“本以为命不久矣,竟又可以正常工作、生活了。”
影像科专家:肺部肿瘤是误诊重灾区
祈福医院影像科彭光明主任表示:肺部肿瘤是误诊“重灾区”。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肺癌患者被误诊为肺结核,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也有许多肺结核患者误诊为肺癌,白挨一刀。“不管哪种情况,对患者而言都是灾难性的。”
据他介绍,肺结节在影像上经常出现“同病异影”“异病同影”表现,良恶性诊断尤为困难。要精准判断病情,除依靠影像设备发现“蛛丝马迹”,还需要影像科医生细致阅片、综合判断。临床医生也有责任在患者首诊时考虑全面,对患者进行正确诊断和正规治疗,避免误诊误治。
彭光明特别指出,即使是高度疑似肿瘤的患者,也需要“金标准”提示,才可下定论。对于肺部(特别是外周病灶)病变,目前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穿刺活检后的病理检测还可了解肿瘤的具体细胞学类型、分化程度、靶向药物治疗敏感程度等相关信息。
他同时提醒,近年来肺结节患病率上升,应重视定期体检。胸部CT是首选检查方法,若体检时发现肺内小结节,既无需过度恐慌,也不可轻视疾病,应及时到胸外科或呼吸内科专科就诊。
专家介绍

彭光明
主任医师 、科室主任、 医学硕士
所属科室:肿瘤综合治疗中心、医学影像科
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专业近40年,1995年起担任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磁共振室负责人,2004年起担任驻香港部队医院放射理疗科主任5年,后担任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放射科副主任,现为祈福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现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与炎症放射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性病艾滋病协会临床影像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放射学分会常务委员,国家级杂志《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编委会常务编委等职。
擅长医学影像诊断,在普通放射、CT、磁共振领域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及解决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在早期肺癌影像诊断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或副主编专著4部,获得原广州军区后勤部及广东省科技厅资金资助多项,早期肺癌的诊断研究分别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全军医疗成果二等奖各一项,政治上荣立个人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