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来源:番禺日报
背上“火龙”起 顽疾靠边走
施灸过程形似一条火龙 梁建勇摄
□本报记者 梁建勇 通讯员 李 梅
说起针灸,大家想到的肯定是小小的银针。其实,针灸分为很多种。近日,29岁的吴小姐就接触了一种特殊的灸法——火龙灸,并对这种灸法赞不绝口。
原来,吴小姐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多年,右膝及髋关节行走时会有针刺般的疼痛,无法长久站立,更无法从事体力劳动。为了能减轻痛苦,吴小姐一瘸一拐地到处求医却无果。后来,听人说针灸有效,于是便来到了祈福医院针灸科。接诊的针灸科宁飞副主任医师为她推荐了独特的火龙灸,没想到一次治疗就让她感到全身大为“轻松”,走路时的疼痛感大为减轻,能坚持走数十分钟。于是,她便爱上了这种治疗。
药灸结合施于背部
据宁飞介绍,火龙灸是在人体背部的督脉和膀胱经施以隔姜(或药物)灸,又称“长蛇灸”,是传统中医治疗方法的一种,采用药、灸相结合的方式,能发挥中药和热灸的双重作用。
脊柱是人体的大本营,也是主人体一身阳气的经脉。古人称督脉为阳脉之海,能发挥温煦机体、抵御外邪的功效。强直性脊柱炎一般以腰痛、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属中医“痹症”范畴,一般认为是肾阳亏虚,督脉阳气不足,加之风、寒、湿三气夹杂侵袭,使经脉凝滞瘀阻,导致脊柱疼痛僵硬,强直变形。在督脉上艾灸,激发出人体自身阳气,将中药的有效成分通过温热、宣散、渗透到全身,达到通络祛病的功效。
形似火龙温暖舒适
记者在现场看到了火龙灸的整个过程:首先使用温热姜汁敷涂擦脊柱(督脉的大椎穴至腰俞穴穴区)周围的皮肤,然后加撒特制中药粉剂,既辅灸粉,再以适当宽度的白杨布敷盖在脊背上,把姜泥均匀铺在白布上,约宽10厘米,高2厘米,再在姜泥上面铺一长条蕲艾绒,其状如一条乌梢蛇伏于脊背,分别点燃蛇头、身、尾三点,就像一条“火龙”,待艾绒缓缓燃尽后为“一壮”,连续灸3壮。
正在接受治疗的吴小姐说,一开始并不会感觉到特别热,只有姜的一些微辣的感觉,但慢慢地就感觉出热了,像游龙般沿脊柱两侧向胸腹部、四肢逐渐扩散,全身温暖舒适,膝髋关节骨缝往外冒凉气。
另一位陈小姐则说,原本感觉身体很重头很痛,就想就试试火龙灸,灸时感觉整条脊柱暖暖的,灸完发现头不怎么痛了,身体好像也暖和了,感觉整个身体轻松了,那种困重的感觉也不见了,像是整个身体被疏通了一样。
温通力强可治冬病
宁飞说,生姜味辛性温,发表散寒,温肺止咳,加之艾之辛香,通十二经,善入脏腑,艾姜配合相辅相成,有很强的温、通、调、补的作用。火龙灸就是通过艾绒燃烧的热量,蒸发出的生姜汁与督灸药粉一起刺激背部督脉和督络,从而起到祛邪扶正、疏通气血、防病治病的作用。
与传统的中药贴膏等方法相比,“火龙”的铺灸面广,刺激部位为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等经脉循行所过,将多经多穴组合应用,且艾炷多、火力足、温通力强,非一般灸法所及,是强壮补虚,治疗虚劳顽痹冬病的“经典”。
因此,火龙灸一般用于慢性、虚寒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萎缩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腹泻等。
施灸并非人人适用
“现在来做火龙灸的男性、女性都有,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于热的耐受性不同,治疗时间也不一样。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宁飞说。如果患者有明显的火热症状,比如湿热型、心火上炎以及阴虚体质就不建议做火龙灸。
另外,在灸疗时,一般还建议患者穿宽松衣裤,施灸前排空二便;如感觉局部温度过高或头昏、恶心、心慌、出汗等不适,要及时反馈;施灸过程中不宜随意改变体位,以免烫伤;另外,过饱、过饥、过于疲劳时也都不宜施灸,最好在饭后1小时后进行;灸后多喝温开水,便于排毒;灸后半小时内不宜碰凉水,以免受凉,最好隔几个小时后再洗澡。
原文链接:http://pyrb.dayoo.com/pc/html/2018-01/10/content_7_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