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惹脑瘤,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是真是假?频繁使用手机到底和脑瘤有没有关系?“致癌可能性”是怎么回事?是否有具体防范措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个究竟,希望手机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不要妨碍我们的健康。
手机致癌说
2012年意大利最高法院曾判处过一例因使用手机导致脑瘤而获赔的案例;法新社也报道过,一位在电信工作的员工,因工作需要每天使用手机3-4小时,15年后患上了脑瘤。中国工程院院士周良辅教授也爆出一组数据,他说近30年来,上海脑瘤发病率逐年上升,而这上升期恰好是手机普及率呈井喷的时期。
还有研究证明,使用手机频繁且超10年以上、习惯将手机放在枕边、长期随身携带等习惯,都会增加罹患恶性脑肿瘤的风险。而青少年由于耳朵和颅骨比成年人更小、更薄,使用手机时脑部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一半。
手机致癌?无依据
那边手机致癌说有理有据,不良习惯的养成,确实会给身体带来极大的危害,但手机致癌,也有一些科学权威人士不认可此说法,他们认为即使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手机等电磁辐射对健康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与其他常见的健康威胁相比可能性非常小,不必为此感到恐慌。
流行病学也加入这种研究,他们认为无线通信设备产生的无线电频率电磁场有可能使一些人患癌症,而这种电磁场可能增加患神经胶质瘤的风险。但到目前为止,手机致癌还只停留在“可能”的层面上。至今,流行病学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手机与脑肿瘤风险增加有关。
国内也有专家指出,即使手机增长呈爆炸式,但脑瘤的发病率却没有呈爆炸式增长,而且手机释放的是非电离辐射,与x、γ射线不同,通常只会产生少量热量,而在临床上发现脑瘤的患者,通常会出现头晕、头疼的症状,并不会改变人类的DNA。
电磁辐射影响健康被确认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能证明脑瘤是由于电磁辐射引起的,但电磁辐射如果超过一定强度、持续一定时间就对人体有害,这是国际上公认的。
人体对电磁辐射有一定耐受力,并不是一接受电磁辐射就会出现状况。有些人长时间打电话会出现头疼、头晕、皮肤刺痛等现象,甚至会影响睡眠,但这种症状还不能将手机与肿瘤划上等号,一般减少通话时间或者少使用手机,这种症状就会消失,但不能忽视的是,儿童的承受能力比成人要弱许多。因此,建议家长应尽量避免孩子过早过多接触手机等电磁辐射源。
世界卫生组织承认,手机会带来神经胶质瘤和听觉神经瘤等不利影响,但是否会导致其他癌症至今尚无定论。
长期头痛宜做磁共振检查
广东祈福医院肿瘤科专家表示,脑瘤在各个年龄层都能发现,发病机理还不明确,临床上脑瘤的表现主要为头痛,一般在夜间和晨起出现,并伴有阵发性或者搏动性头疼,到后期就会转变成持续性剧烈头疼。大脑胶质瘤通常表现为前额疼痛,而小脑胶质瘤则多表现为枕部和颈部的疼痛。若肿瘤短期内进展明显或者出现瘤内出血,患者会出现急性头痛发作,此时必须引起重视。对于普通人而言,如果长期头痛,经济条件又允许,每年体检时宜增加头颅磁共振检查,对于早期发现颅内病变有很大帮助。若MRI仍然难以确诊,PET/CT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检查措施。
一场没有结论的争论,但想要完全排除手机致癌的风险的可能性也并非那么容易。因此建议大家在使用手机时,减少使用次数;不要让手机“陪睡”;建议使用耳机等方式通话,左右耳交替接听电话;放进口袋的手机,尽量将电池一面背向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