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终于驾到
华南地区有了冬天的感觉
气温下降空气也变得冰冷干燥
随着市民越来越注重养生
对晨练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今天小编告诉你,晨练该注意什么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锻炼健身的黄金时间,因为通过晨练能提高机体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水平,使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的转换能力提高,改善骨骼的营养状况,增强物质代谢,让一天都保持饱满精神,保持内心一天的充盈和平静。晨练这么好,天气转冷了,晨练该注意什么事项呢?
注意事项一:晨起一杯温水
早上起床宜饮一杯温开水,可以稀释身体血浓度,还能帮助排除体内积聚,并洗涤身体内的废物和毒素,促进血液循环,人体在早上补充水分后,晨练就能有效防止心脑血管疾病,降低脑血栓、心肌梗塞的发病率。
注意事项二:锻练不宜空腹
建议晨练应提前1小时适当进食易消化、温热的食物,如面包、牛奶、鸡蛋等,同时避免吃得过饱,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则更需注意适当进食后锻炼,避免血糖过低引发其他意外。此外,空腹晨练容易引发心律失常,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空腹锻炼会致锻炼过程中热量不足,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浓度突然增高,增加心肌负荷,从而引发心率失常甚至猝死。
注意事项三:做好热身运动
现在户外晨练,气温较室内低很多,在开始运动前应进行10分钟适当热身运动,如拉伸身体肌肉、弯腰或下蹲、舒展四肢,适当深呼吸,充分做好热身运动后,保持适当的体温,才好开始进行常规运动。此外,锻炼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在锻炼过程中突然的爆发力引起肌肉拉伤、骨折等情况出现造成运动损伤,老年人晨练时长应控制在30分钟左右,以身体出点微汗为宜。
注意事项四:选择合适场地天气
晨练的场所对锻炼者而言非常重要,最好选择在学校、机关、体育馆、公园的跑道或操场上,不宜在工厂、马路或人群密集的地方晨练,此外出现雾霾天则应考虑将户外的锻炼环境改为室内,因为空气污染较重的环境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眼结膜炎、鼻炎、哮喘等疾病。
很多人因为选择早起晨练,锻炼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感,在晨练过后选择睡个回笼觉,祈福医院医生表示不建议晨练者睡回笼觉,应把握好晨练的时间和运动量,最好在太阳出来后才去运动,还要尽量选择平和一点的运动项目,如打太极、散步、晨操等,因为晨练后人体的肌肉和骨骼的血液加速循环,如果突然来个回笼觉会使身体原本需要排除的大量代谢废物淤积在身体内,突然回心血减少,导致身体脏器缺血缺氧,对心肺功能恢复不利。
警惕: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晨练
据祈福医院医生介绍,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进行晨练,早上6点到9点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峰期”,有这类病史的人群应避免选择早晨锻炼。早上人体刚起床,身体内的血液会比较粘稠,交感神经兴奋性会增高,而且秋冬季节室内室外温差较大,户外温度也较低,容易造成疾病突发。医生建议,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尽量选择人体机能已完全舒展的下午或傍晚,并选择平和一些的体育锻炼项目,保持持之以恒规律的运动习惯,让运动改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