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来道题考考大家
患者男性72岁,痔疮反复出血20年余。家人发现其常常心悸气短、头晕耳鸣,检查血红蛋白65g/L。请问患者患了什么病?
看到这里,相信聪明的你已猜到上面的男性患者就是出现了贫血。
下面继续科普: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类型,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30g/L,女性血红蛋白低于120g/L,即可诊断贫血。当机体铁缺失,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就会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婴幼儿和育龄妇女、痔疮人群等。而贫血以皮肤、黏膜苍白为突出体征,容易让人察觉。乏力、头晕、耳鸣等明显症状常常是人们的就医原因。那么,为什么贫血与这类人“有缘”呢?
医学研究表明,贫血与以下几点有关:
1、铁吸收不良:胃及十二指肠切除、慢性胃病的人群因消化吸收障碍,无法完善对铁的全部吸收,当铁的吸收减少,便出现贫血。每个年龄段的人群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部疾病,营养吸收的障碍造成了缺铁性贫血。
2、铁丢失过多: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常见的女性月经过多、痔疮、溃疡病等都是慢性失血的常见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因血丢失导致的缺铁性贫血。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清楚,上面那位老者患的就是缺铁性贫血。痔疮血的丢失,导致缺铁性贫血,出现头晕、乏力。
3、铁的需求量增加而摄入不足:婴幼儿生长快,乳制品中含铁量低,在特定的生长时间段,体内原存铁用完,如不及时补充可导致缺乏。妊娠女性在妊娠后3个月,每天的需铁量大大增加,超过从食物中所摄取的总量。哺乳期间,每天要丢失0.5mg左右的铁。
专家指出,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主要是补铁和祛除病因。痔疮、月经量过多人群需及时到院诊治,改善出血量,达到治疗目的。临床补充铁剂包括给予含铁的食物和药物,药物首选铁剂,口服铁剂的同时适量补充猕猴桃、橙子等维生素利于铁的吸收。另外,生活中可多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廋肉、海带、动物肝、血、黑木耳等。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贫血都是缺铁性原因,如出现皮肤黏膜出血、颜面水肿、抽搐等症状请尽早到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