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广州市大肠癌初发病率十年间上升了50%,上升到34/10万,排位也超过了肝癌排在第二位。大肠癌死亡率在世界上排名第三,是我国的第五大“杀手”。
“因为便血半年多,一直以为是痔疮就来祈福医院做检查治疗,检查结果显示是结肠癌晚期,肝多发转移了……”经过一年多治疗的陈阿姨说。
提及饮食喜好,陈阿姨说自己爱吃肥腻、可口的食物,蔬菜水果比较少吃。因为职业的原因坐的多,运动少,而且患有痔疮十多年,但是从没做过相关的身体检查。
“从这位患者来看,她的膳食结构属于偏重多肉类,高脂肪、高蛋白,但膳食纤维少,这种膳食结构与大肠癌发生密切相关。”祈福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肖光辉说。
肖主任表示,想要远离大肠癌,首先是改变膳食结构。从预防角度来讲,应该多吃粗粮、多吃含纤维的蔬菜水果,少吃动物性的高脂肪、高蛋白的东西。
此外,还需要定期检查,出现症状应该及时就医。这位患者患有痔疮多年,却从没检查过,这也是导致疾病发展到晚期才被确诊。
1、一级亲属患大肠癌史。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子女以及同父母的兄弟姐妹。
2、本人有癌症史。
3、年满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4、排便习惯或情况不佳者。比如慢性腹泻、长期便秘、粪便性状变细、变扁,或者是粘液便、血便,或者是经常性固定部位疼痛。
5、超重或肥胖。
6、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十几岁时开始出现腺瘤,如不及时治疗,至40岁100%的患者转变为结直肠癌。所以,罹患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症的患者需要密切随访。
7、肠息肉史(腺瘤性息肉)。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较女性多久见。虽然形成息肉的病因是非常复杂的,但绝大多数息肉是良性病变,不会危及生命,但是也有一部分息肉有癌变的倾向,需要积极治疗的。其中,腺瘤性息肉是最为常见的息肉之一,也是临床上最受重视的息肉,在结肠和直肠最为多发。结直肠癌腺瘤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结直肠癌。
8、炎性肠道疾病。有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的患者,患病时间越长,越容易转成癌症,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高出一般人的4-20倍。
凡属上述高危人群,应每年做一次防癌检查。有症状时,不要轻易判断为肠炎、痔疮等疾病,应及时就诊,定期做粪便潜血试验和肠镜检查。50岁以上人群,就算没有症状,也应每年做一次粪便隐血试验,并按医生建议定期进行全结肠镜检查。
据肖主任介绍,肠癌并不是非常可怕的疾病,早期大肠癌治疗后生存达5年及以上者占90%左右,中期的占60%左右,而晚期的生存5年及以上者不足6%。
遗憾的是,由于健康意识薄弱,临床医院大肠癌早期诊断的比例仅为14%,而中晚期的比例达到86%。肖主任强调,希望大家积极参与筛查,通过筛查可以尽早发现病变,及时治疗,从而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指导专家
科室地址:1号楼门诊3层普通外科
科室电话:020-84518222转8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