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
家里都要煮上一锅滚烫的元宵迎佳节。
然而,甜味飘香的元宵汤圆端上桌时,
糖尿病患者为难了,
汤圆虽好,糖分却令人“揪心”。
那么,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汤圆吗?
吃的时候要注意哪些事项?
“无糖汤圆”能放心吃吗?
祈福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刘峰指出,除了同时患有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状况差的患者需要谨慎食用汤圆外,对于血糖控制好、自制力强的病人来说,只要吃的方式和量适当,完全可以将血糖控制平稳的同时又享受汤圆的美味。
警惕“假无糖”,“无糖”汤圆同样不宜多食
目前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无糖汤圆,有很多糖友看到上面写着“无糖”就以为自己可以随便的食用。其实啊,无糖汤圆大多指不含蔗糖,但它可能替换了其他同样可能升高血糖的甜味剂,比方说果糖、麦芽糖等等,此外,制作汤圆的材料主要是高GI碳水,如果进食过多同样导致血糖大幅度波动,因此糖友们要注意吃无糖汤圆时一定也要控制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外要顺便提醒大家,生活中还有很多食物本身吃起来不甜,却也容易引起血糖波动,例如薯类食物,速溶的豆奶粉、藕粉、核桃粉等,精细米面,酸味的果脯零食,还有部分水果如火龙果、猕猴桃、柚子等,这些食物虽然吃起来不甜,但不甜不等于低糖,例如猕猴桃含糖量达到10%。
美味需适量,糖尿病人一定要少吃
去年春节,68岁的王大爷饮食较清淡,血糖波动也不大,但到了元宵节晚上他禁不住诱惑吃了8个汤圆,结果餐后血糖竟高达13mmol/L,把他吓坏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汤圆的热量大约是250大卡/100克,一颗中等大小的汤圆大约是30克,也就是150大卡,建议食用不超过4个。
同时他提醒大家,糖友不妨自己在家动手做汤圆皮,给糯米做个混搭,如南瓜糯米、紫薯糯米等杂粮皮。也可以在糯米中自由添加各种蔬菜汁,如菠菜汁、芹菜汁、胡萝卜汁等,营养丰富,口感特别,简单实用,均衡营养,美味又健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加强监测,美味、控糖两不误
最后,要提醒糖友的是,吃汤圆前,最好是测一下血糖。看自己的血糖值是否正常,如果处于正常血糖范围,可以适量吃。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比如持续异常升高,最好先不要吃啦!
另外如果食用汤圆之后觉得不舒服或者不放心,也要自测一下血糖,发现异常要及时调整药物或胰岛素用量,自己解决不了的情况要尽快咨询医生或前往医院处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开开心心过元宵,健健康康吃汤圆,节日要过,汤圆要吃,血糖也不能不管,最后祝大家元宵节快乐,全家团圆,幸福安康!
刘峰
科室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
所属科室:内分泌科(风湿免疫专科)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内分泌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糖尿病分会,理事;中国中医药促进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委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委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肥胖与体重管理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代谢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专业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医学博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并对肥胖、甲状腺、痛风、高脂血症、围绝经期综合征等内分泌代谢疾病具有丰富经验;师承国内“伤寒”大家朱章志教授,并获多位名师指点,研习经方十余年,熟练运用“六经辩证”体系解决临床问题,尤其长于运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病,认为“岭南之地,易生虚火”、“阳虚生热,百病丛生”,治病应从脾肾入手,扶助正气。一直从事胰岛细胞凋亡及糖尿病慢病管理研究,主持科研课题5项,其中重大课题1项,获广州市科技成果1项,开发慢病管理系统1套,参编医学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