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菜,即以高浓度的盐和乳酸菌发酵的食物,通过腌制手段,能极大程度的保存食物食用的期限,并且岁月的沉淀往往能赋予食物更多层次的风味。近年来,关于“腌菜致癌”的说法铺天盖地,勤劳的祖辈流传下来的精道手艺难道真的是致命毒药吗?其实并不尽然。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祈福医院肿瘤专家指出,癌症的多发与低龄化趋势,更多的原因在于我们生活和饮食习惯发生了问题,长期“重口味”饮食,高油高脂,暴饮暴食,作息不规律等等恶习,甚至雾霾的危害,都远远大于腌菜给我们带来的伤害。
对腌菜的误解一:所有腌菜都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
近期《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后,新一轮的美食之旅又席卷了我们的味蕾神经,看过《舌尖1》的朋友应该都记忆犹新,无论是跟着妈妈学做泡菜的朝鲜姑娘金顺姬,还是香港的阿添和家人一起经营着自家的腊味店,关于腌制的美食无不让我们意犹未尽。而腌菜也并不仅仅局限于用盐巴腌渍的大白菜,它的制作工艺不同,发酵方式不同,早已衍伸出各种不同的种类和形态,而很多人误以为腌菜、酱菜、泡菜、酸菜都是同一种东西,并都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祈福医院肿瘤专家指出,“其实,多项研究已经证明,严格的纯乳酸菌发酵所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是非常低的。这是因为乳酸菌并不具备硝酸还原酶,而且在泡菜腌制的过程中,我们所加入的鲜姜、辣椒、大蒜、洋葱、青瓜、萝卜等配料,均可以帮助降低亚硝酸盐水平。尤其是需要酱制数个月的酱菜,其亚硝酸盐含量也很低,根本不足以达到致癌的水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那些腌制几天就食用的暴腌菜,以及杂菌污染大、腌制时间不足的泡菜、酸菜,才有促进致癌的可能性。”
对腌菜的误解二:把腌菜当成蔬菜吃
由于腌渍方法和地域的多样性,我国很多地区的居民都会在家腌渍蔬菜并大量食用,有些居民在盛夏之际,还会把蔬菜切碎,加点盐和麻油拌一下,在冰箱里放几天,做脆口小菜佐饭吃。实际上,这种做法万万不可!毕竟腌菜是含有较多盐分的食物,其中的天然抗氧化成分也有较大损失,故而不能与新鲜蔬菜的营养价值相比,不可以当成普通蔬菜用以佐饭。另外,这种做法是暴腌菜的一个变种,安全隐患特别大。很多调查发现,大量吃制作不当的腌菜,与胃癌、食道癌的高发的确存在关联,而且在样品中也查出了致癌物。所以,腌菜并不是不能吃,往往在于你怎么正确的吃。
对腌菜的误解三:购买腌菜只要亚硝酸盐不超标的就OK
老百姓对腌菜的误解,大多来源于“亚硝酸盐”这四个字,那是不是不含亚硝酸盐的腌菜就一定能合格呢?事实上,就目前我国对酱、腌菜食品的抽查检测结果显示,腌菜产品的主要问题并不在亚硝酸盐上,而是因为添加剂超标不合格,比如含防腐剂超标、糖精超标、亚硫酸盐超标等。即便是正规的大企业,他们也会为了在腌菜中少放点盐,避免口味过咸,同时又避免微生物过度生长等问题而加入防腐剂;加入糖精是为了增加风味,为了让颜色更清爽好看一些,可能用亚硫酸盐漂白,或放一点色素等。这么看来,相比于亚硝酸盐,这些物质毒性都很小,但毕竟超过国家标准,就是不合格产品,多吃也不利于我们的健康。需要说明的是,在腌菜中放入少量姜黄色素或红曲色素,都是无害的,因为它们都属于天然色素,甚至有一定的健康作用。
对腌菜的误解四:亚硝酸盐即致癌元凶
关于对腌菜的误解,这恐怕是最冤枉的一项。实际上,亚硝酸盐本身只具有毒性,真正致癌的物质其实是“亚硝胺”和“亚硝酰胺”,它们是亚硝酸盐和蛋白质分解产物“胺类物质”发生结合的结果。这两样物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非常常见,比如腌制和干制的海鲜类食品就有可能含有亚硝胺类致癌物;贝类或鱼类等海鲜的蛋白质在运输和储藏中也极易发生降解。我们在购买海产品时,常常能闻到它们淡淡的腥味和臭味,这就是胺类物质造成的。
除此之外,咸鱼干片、鱿鱼丝等食品当中也可能含有一定量的亚硝胺类致癌物,并且同样存在漂白问题,多吃也不利于健康,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和儿童不可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