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小姐说,使用手机3-4年以来,打坏了七八部手机。每次手机都打到发烫,或者直接没电为止,有时还会一边充电一边打。从事广告工作的常小姐暂无固定居所,一般用手机跟家人、客户、朋友联系,也没有装固定电话,加之手机优惠大,所以煲电话粥成了家常便饭。但她在去年发现右耳垂下面有个硬的包块,越长越大,去医院检查发现得了腮腺肿瘤。这时她才知道这是手机使用不当导致的恶果。据广东祈福医院肿瘤科专家介绍,国内外均有有研究团队报道过腺体组织在电磁辐射较长时间的照射下易诱发病变,发生率最高的是腮腺多形性腺瘤。
据了解,移动电话产生的电磁场,主要是经极低频电磁场调制的频率在800MHz~1800MHz的电磁波。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GSM、CDMA工作频率为800~1900MHz。当人体接触电磁辐射时,部分电磁功率被人体组织吸收,不同组织的局部吸收率有所差异。
手机主要影响使用者与手机接触最多的部位,如,头部、侧面部、手部以及大脑,但大脑有坚硬的颅骨保护,而接打电话时手机是紧贴在腮腺表面的皮肤上,腮腺吸收了约2/5的辐射能量。在手机与腮腺组织亲密接触过程中,手机工作时的电磁辐射最易被腮腺组织吸收,使用手机时间越长,腺体组织被电磁辐射照射的时间就越长,也是最容易诱发病变的地方。
国内外研究人员都对手机辐射电磁波对引起脑神经胶质瘤、听神经瘤、腮腺肿瘤等患病风险有研究报道。
以色列希博医学中心研究发现,用手机可能增加腮腺癌罹患风险。研究发现,频繁且连续使用手机超过5年的人与完全不用手机的人相比,发生肿瘤的几率高50%。而发生肿瘤的部位是常听电话的一侧。偏远地区的人,因手机需高功率运作,更易发生肿瘤。国外已有学者极力反对青少年和儿童使用手机。
广东祈福医院肿瘤科专家说,国内也有类似研究显示,“过长使用手机对腮腺多形性腺瘤发病有关,如每天使用手机累计通话时间超过4小时,则腮腺多形性腺瘤发病的风险提高数十倍,甚至有少量年轻人患腮腺粘液表皮样癌。”
腮腺肿瘤良性肿物多数预后比较好,而恶性肿物容易复发和转移。治疗方案主要是彻底手术为主,实现早诊早治,在手术基础上,辅以热疗、三氧、排毒、针灸、中医药等绿色综合疗法,可排除体内毒素,提高抵抗力,从而达到防复发、转移的目的。
专家指出,对于腮腺肿瘤高危人群,可以通过改变使用手机的方式、控制手机电磁波暴露总量,来减少腮腺肿瘤的发病机会。如,每天手机通话时间不超过1-2小时,是十分安全的。另外,可以改用耳机、座机沟通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