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多天,发现他常常突然猛一阵的眨眼,然后又正常了。嘴角也会跟着异常抽动,双手会突然猛的推出去,以为5岁的孩子,是在调皮引起我们的注意,后来看到他眨眼频繁后,就去看眼科,滴了些眼药水,没有多大的改善,最后去儿科检查,才发现是儿童抽动症,真的没有想到会得这个病。”5岁齐齐的妈妈如是说。
抽动症易被误判
据广东祈福医院儿科专家刘建汉主任介绍,儿童抽动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病因尚不明确,患儿刚开始表现为干咳、频繁清嗓子、频繁眨眼、翻白眼、挤眉、点头、伸舌等,随着病情发展,抽动逐渐多样化,轮替会出现像耸肩、摇头晃脑、四肢抽动等症状。
抽动症很容易引起家长的误判,大人总以为孩子是调皮所致,有的孩子还会口出脏话,家长们多次呵斥孩子改正,但孩子也很委屈地说,自己难以控制,当家长发现这种异常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往往就会发现是抽动症在控制着孩子,引起举止行为的反常。
抽动症起病于儿童时期,是一种慢性疾病,也称为多发性抽动症或抽动秽语综合征,好发年龄在3-15岁,男孩较多。据报道,儿童期间至少有5%-10%的人曾经有过短暂的抽动障碍病史。由于抽动症的症状多样、变化多,因而很容易导致误诊,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无目的、反复的、快速的运动抽动,因而会出现像齐齐妈妈认为的是儿子调皮,还狠狠地责怪过孩子,有的家长甚至还因此还打骂过孩子,误以为孩子“屡教不改”,其实都是儿童抽动症的表现。
严重的抽动症会给孩子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屡遭老师投诉、同学嘲笑奚落,久而久之让孩子的心理蒙上阴影。孩子会变得不愿与人接触,形成孤僻性格,甚至会对嘲笑者产生敌视、报复的心理。部分孩子还会伴有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学习下降,严重影响孩子学习、生活及社交活动。
抽动症的病因尚不明确,有孩子受到家长的严重体罚,引起情绪紧张、心理压力过大,会诱发抽动症;也有部分孩子因婴幼儿期受到过脑部外伤,引起抽动症;还有一种情况为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睡眠时间不足、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或者父母关系紧张、被忽视,都有可能诱发抽动症。
小抽动大危害
发生抽动症不会损伤脏器,因此很少引起抽动症患儿家长的注意。据刘建汉主任介绍,抽动症在儿童10岁后较难以治愈。因此建议抽动症患儿的家长一定要及早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诊治,避免造成终生的伤害。那么,抽动症不治疗有什么危害呢?
1、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由于不自主的抽动和发声,患儿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学习成绩难以提升。由于行为异常,也会遭到老师、同学的歧视和嘲笑,产生厌学、逃学的念头。
2、影响孩子身体发育:孩子抽动症状频发,导致躯体疲倦不适,甚至导致创伤,如频繁眨眼可致眼睑充血红肿;频繁点头摇头导致颈部肌肉僵硬不适;肢体大幅抽动可导致磕伤、碰伤等。长期的抽动也可能让孩子食欲方面受影响,导致体内营养吸收不足,对发育期需要充足营养的儿童来说伤害尤为严重。
3、影响儿童的社交:随着年龄的增长,抽动症患儿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范围逐渐扩大,会产生一些高级的情感体验,如荣誉感、责任感等,儿童抽动症会导致孩子出现社交障碍等问题。
4、引起心理问题:抽动症的不自主让患儿受到嘲笑甚至歧视,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心理问题产生,例如孩子自卑、暴躁、不合群、敌对情绪,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
5、容易致使患儿走上犯罪道路:抽动症有重复、刻板的语言和动作,模仿别人,或控制不住的下流动作;也可能发生自伤或伤人行为,如撞头、咬铅笔、吮指头、抠破皮肤、反复咬破嘴唇,破坏物品、侵犯别人等。这样的情况下,抽动症很容易让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