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答专家——
李跃华
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生导师
祈福医院老年病科、治未病科、神志病科主任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国家老年病重点学科带头人
擅长:骨质疏松症、颈椎病、骨质增生、骨关节炎及退行性骨病;失眠、焦虑、抑郁;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汗症、干燥综合征等。
出诊时间:每月第一周周一至周日 出诊地址:国际自然医学部5楼
咨询电话:020-84518222转88445
为什么测量血钙并不低,却还是骨质疏松?
人体内的总钙99%以上是以磷酸钙和碳酸钙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毛发、指甲等硬组织中。
骨骼中的钙称为骨钙,另外有1%的钙大多数呈离子状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也叫血清钙,俗称血钙。骨钙不但支撑着庞大的身躯,使骨骼坚硬粗壮,而且还是我们血钙的储存库,血钙是维持机体细胞生命的重要物质,当机体缺钙时随时可以动员骨骼中的钙释放出来进入血液补充,血钙一般情况下会保持在恒定的水平。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骨质疏松症比较严重,但血钙水平仍处于正常水平。所以说,血钙正常或偏高不代表没有骨质疏松,测定血钙含量可以帮助分析骨质疏松的病因,但不能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依据。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年轻人预防的关键是在30岁时获得一个较高的骨峰值骨量。方法是:合理膳食,摄取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适量户外运动,以提高维生素D的活化利用,增加肌肉力量的锻炼,增加骨骼负荷是身体获得较高骨峰值的好办法。老年人预防的关键是防止骨质的流失,保持肌肉的含量,饮食锻炼双重保护,最大限度地留住肌肉,留住骨量,保护好脆弱的骨质,从而维护一副质量相对完好的骨骼。
骨质疏松的防治越早越好吗?
骨量的丢失年龄段女性为35岁,男性为40岁以后,骨质疏松的防治也特别强调年龄段,宜越早越好。70岁以上的老人,“五脏皆衰,筋骨懈堕”,此时要想通过治疗来延缓骨量的丢失就困难了。因此,中年以后或从50岁以后应每年检查一次骨密度,以了解自己的骨骼密度情况,防患于未然。尤其是胃肠功能不好的或者体重低的人群,肌肉少的人群,运动少的人群,容易腹泻的人群,以及较长时间以素食为主的人群都应加强骨骼密度的监测。
已经发生了骨质疏松再来治疗晚不晚?
不晚!当出现骨密度下降或骨质疏松后,应及时进行药物治疗,能最大限度地延缓和阻止骨量的丢失,虽然治疗不能逆转回去,但是不治疗向严重的程度发展,很快就会丧失行动和生活能力,甚至出现骨折!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疼痛,改善胃肠道功能,提高体力精力,提高生活质量,最大程度地预防骨折的发生。只要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正规的治疗,无论何时均可有效,比不去治疗强百倍。所以“骨质疏松的预防什么时候都不早,治疗什么时候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