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医院神经外科石磊主任强调,颅内动脉瘤破裂致死致残率极高,20%来不及救治就直接猝死,余下的60%可能留下残疾。其实,血管专项体检就能够早期筛查动脉瘤,高血压高血脂高危人群最好2年检查一次。
冬季是颅内动脉瘤的高发季节,近日祈福医院一天内连续为两位颅内动脉瘤破裂者进行了微创手术,免去开颅之苦。石磊主任提醒,出现剧烈头痛、眼睑下垂等症状请及时就医,以免贻误治疗。

石磊主任(图左)与张林医生(图右)查看术后病人情况
12月16日晚上9点左右,45岁的王先生突然头痛,出现意识障碍,胡言乱语,被送入附近医院后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随即转入祈福医院以进一步诊治。急行CTA检查却未发现异常。神经外科石磊主任阅片后凭借丰富的经验,高度怀疑是后循环的动脉瘤,果然随后的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了他的诊断。

甘先生颅内动脉瘤影像图
为免开颅之苦,微创介入栓塞动脉瘤
经过综合评估,石主任建议实施微创的动脉瘤栓塞术,使病人免受开颅之苦。该手术只在血管内操作,不扰乱周围组织结构:先将一根导管插入腹股沟,以到达动脉瘤所在的血管,再将一个微小的铂弹簧圈通过导管放入动脉瘤中,阻住该处的血液流动。术后仅在腹股沟留下一个针眼大小的伤口,创伤小、时间短、安全性高、恢复快。


甘先生介入治疗后影像图
致死致残率高!多无征兆,冬季高发
石磊主任说,颅内动脉瘤是颅内血管壁的局部膨隆,通俗的说,就是脑部血管“鼓包”了,如同轮胎爆胎之前“局部的鼓起”,鼓出来的这部分血管壁很薄,就像不定时的炸弹,极易破裂。

颅内动脉瘤正是青壮年猝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据了解,在我国,每100个成年人中,就有7个患有颅内动脉瘤,好发年龄在40至50岁。
“大多数动脉瘤破裂前无任何征兆,”石磊主任表示,只有很少数的患者在破裂前仅出现头痛、眼睑下垂等症状,这就导致患者往往在动脉瘤破裂后,才到医院就诊。
嘣!动脉瘤破裂时,有些患者可听到脑内的一声“爆破”,头部突然像裂开或爆炸般剧烈疼痛,有些伴有恶心、呕吐,也可伴有失语、偏瘫等症状。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轻者短暂神志模糊,重者昏迷逐渐加深或猝死。
石磊主任提醒我们,冬季天气寒冷,早晚温差大,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高发季节。一旦发生动脉瘤破裂,应尽快送医并进行正确的治疗。对于没有生命危险的,可先药物治疗并观察6个小时,待出血稳定后再进行创伤小的介入栓塞治疗,如果有生命危险的,要立即进行开颅手术对出血的动脉进行夹闭。
体检能够筛查颅内动脉瘤,高危人群最好每2年检查一次
其实,颅内动脉瘤是可以通过体检筛查出来的,常用的检查包括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其中DSA脑血管造影虽然是有创性检查,却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能够早期发现确诊动脉瘤。
如果体检筛查出颅内动脉瘤,就仿佛在脑内埋了个不定时炸弹,一定要到神经外科找医生评估,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治疗。“有些人以为瘤子小就可以置之不理,”石磊主任强调,“这个想法非常危险。”是否需要治疗、怎样治疗,需要医生多方面专业评估,并不是只看大小。
石磊主任建议,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瘤家族史的高危人群,40岁以上最好每两年做一次血管专项筛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若出现头痛、单眼睑下垂、眼球活动障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以消除猝死、残疾等风险。
专家介绍

石磊
科室主任、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曾任长沙解放军163医院(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主任兼神经外科副主任。
湖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青年委员,长沙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长沙市医学会神外专委会神经肿瘤学组副组长。
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颅内肿瘤、椎管内肿瘤及脑血管病显微外科治疗,神经内镜下脑出血及鞍区肿瘤的切除,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患,重症颅脑损伤的救治及皮层电极导引下癫痫病灶切除术等,独立开展Ⅲ、Ⅳ神经外科专科高难度手术几千例,完成各类颅脑及脊柱手术万余例。
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两项,参与的临床研究课题获得军队二等奖一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湖南省及军队三等奖多项。荣立三等功一次,获嘉奖若干,多次出色完成部队派遣的援外任务。发表论文数十篇。

张林
主治医师
从事脑外科工作10余年,熟练掌握脑外科各种常见病及疑难病的诊治。擅长脑外伤、脑积水、脑出血等疾病手术治疗,以及脑血管病的微创血管内介入治疗。
咨询电话:84518222转88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