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换药”过程中,杨斯斯发现普遍存在一些护理误区,究竟居家应如何避免感染?哪些特殊伤口又不得不及时就医呢?
国际造口师暖心“云换药”,医患共度难关
杨斯斯为祈福医院普通外科伤口造口门诊护士,许多皮肤软组织坏死、静脉溃疡或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患友,原本需要定期到医院换药,和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疫情到来后,对于部分可以居家护理的患友,杨斯斯线上指导换药,帮助他们保持伤口的卫生,促进快速愈合。
60多岁的李叔叔因恙虫病导致左小腿软组织坏死,创面较大,需要定期清理伤口,家人看到创口如此之大,焦急地通过微信咨询杨斯斯。杨斯斯耐心地安抚李叔叔,虽然伤口创面较大,但因疫情前已经在医院妥善清理了创面,没有出现感染的情况,目前正处于愈合阶段,无需担心。只需要按照杨斯斯的指引,正常消毒、清洗后,涂抹祈福医院自制的生肌速愈膏,再用纱布进行包扎即可。

宅家也不可忽视伤口护理,用错方法很“大祸”
杨斯斯表示,想让伤口快速愈合,要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清除坏死组织,控制感染。若伤口出现炎症,持续红肿热痛,甚至化脓感染,应及时对伤口进行清理,再使用新型敷料及药物促进愈合,避免再次感染。
保持伤口湿度平衡,促进伤口边缘聚拢。杨斯斯解释道,目前全球倡导伤口湿性愈合,利于皮肤细胞分裂和肉芽生长,不会形成结痂,有利于加快愈合、减少疼痛、降低疤痕风险。
近期大家都宅在家里抗疫,除了老患友线上咨询换药问题外,还有不少家属咨询小伤口的处理,尤其是好动的小孩子们难免磕磕碰碰。杨斯斯在咨询中发现了不少护理误区,看看你是不是一样犯错了?
1.伤口不包扎,干燥结痂更卫生?错!
其实伤口愈合需要湿润环境,例如手指破了,需严格消毒后,用创可贴或水胶体敷料覆盖伤口,利于快速愈合及避免感染。若伤口较大,则不可在家拖延,需尽快就医。
2.每天换药,能好得快些?错!
天天换药反而会增加伤口接触空气中污染物的机会,且破坏刚刚长好的组织,加重瘢痕的形成。只要保持伤口清洁,3-5天更换一次敷料即可。
3.出血时立即用云南白药等止血粉?错!
止血的首要原则,是在伤口上施压,直到血不流为止。用止血粉会刺激伤口、盖住创面,为医生的诊断及“二次处理”造成困难,需要花时间除去止血粉残留,患者也会觉得非常疼。
4.涂双氧水、紫药水、红药水等药物?错!
以上急救药品既会减少促进伤口愈合的白细胞的活性,又可能造成难看的疤痕,虽然它们可以使伤口快速干涸,但如果没有事先消毒,反而会帮助细菌在痂皮的保护下生长,并入侵至伤口深处,甚至导致化脓。一般情况下,用0.9%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才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5.使用民间土方或者神方?大错特错!
使用无科学依据的药物,可导致伤口溃烂、感染,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败血症而引起死亡。建议大家一定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规范处理伤口。
国际造口治疗师:杨斯斯
护理组长,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