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听说沙眼,还会误以为是由于沙粒吹入眼中引起的。其实不然,沙眼是感染了沙眼衣原体而引起的结膜和角膜的慢性炎症。患了此病之后,在睑结膜表面会形成像沙粒一样粗糙不平的外观,所以称之为沙眼。
但是,沙眼的自觉症状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尤其是沙眼早期,只是眼部会有些发痒,有时会有轻微异物感,眨眼次数变得频繁,但是基本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常被误认为是用眼过度,直接就被忽视了。
得了沙眼如果不积极治疗,不仅仅是会视力减退,更严重的是会导致失明的后果。主要有三种发病进程。
1)睑内翻倒睫。沙眼到了一定程度由于睑板肥厚变形,使睑缘向内卷曲,睫毛也随之内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倒睫毛,会像毛刷一样在角膜上刷来刷去,久而久之使角膜上皮损伤,常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形成角膜溃疡,继之角膜发生混浊、斑翳,甚至白斑,俗称“白蒙”,严重影响视力,重者失明。
2)角膜血管翳。沙眼在侵犯结膜的同时,角膜上缘往往也被累及。可发生水肿,点状浸润,并有成排的新生血管长入角膜浅层,严重时可波及整个角膜,视力受到严重破坏,以致失明。
3)眼球干燥,睑球粘连。患沙眼时,由于结膜全面瘢痕化,使睑部泪腺和结膜杯状细胞(分泌粘液)遭到破坏,眼泪减少或根本无泪,角膜干燥,有的发生溃疡,结膜粗糙不平,重者形似皮肤,覆盖整个角膜,眼球转动受限,视力明显下降,甚至失明。
如何预防沙眼?
预防沙眼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又由于沙眼衣原体常附着在患者眼睛的分泌物中,任何与此分泌物接触的情况均可造成沙眼传播感染的机会,因此,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保持面部清洁,不用手揉眼,家中要应分盆分毛巾或流水洗脸。合理处理垃圾,改善厕所环境,减少或消灭苍蝇,并要注意水源清洁,以阻断沙眼传播的途径,减少感染的传播,防止沙眼的感染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