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指导专家
主治医师
祈福医院儿童保健康复科主任
毕业于海南医学院,从事儿科临床工作10余年,曾在南方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心血管专业,在广州市儿童医院进修神经康复专业,在上海儿科医院参加GMS质量评估培训。擅长对小儿脑瘫、运动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症、言语与语言发育障碍、营养与行为发育、遗尿症、情绪障碍等疾病的综合评估、评定及康复治疗。
宝宝出生后会进行各类疫苗的接种,如出生后24小时会接种乙肝和卡介苗疫苗,出生后1个月、6个月需要进行乙肝疫苗注射,2个月、3个月、4个月的时候都需进行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的注射,详细可参考疫苗注射记录本指引。各位宝妈们记得按时为宝宝在当地医院或当地疫苗注射中心进行注射。
疫苗接种前,宝妈们一定要注意宝宝是否有不舒服的情况,如发热、黄疸、湿疹等接种禁忌症,以免接种后产生不良反应,影响疫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卡介苗接种后,宝宝的手臂会出现轻微的化脓、红肿,属于正常现象,妈妈们需要密切观察脓液是否有变多,或是出现溃疡。也有一些宝宝接种疫苗后出现低热、食欲不振、头晕、乏力等症状,主要由于疫苗与机体的排斥反应,短时间内可缓解,期间注意让宝宝多休息,适当饮水。如接种疫苗后超过3天以上发热、乏力等不舒服的,需及时咨询儿科医生。
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会渐渐不再满足于母乳喂养,看到家长们吃饭香香的样子,都不免会想自己也吃上一口。
由于肠胃淀粉酶及各种消化酵素开始分泌,消化吸收功能逐渐成熟,在宝宝4~6个月的时候可以开始增添辅食,增加肠胃道功能,宝宝营养足够了,才能更加利于生长。大多数宝宝会在5个月龄或6个月龄的时候表现出需要吃辅食的样子。
在给予辅食的时候妈妈们需注意一定要遵循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辅食初期可以添加强化铁米粉,逐渐增加到果泥和肉泥。宝宝出现不想进食的信号时,及时停止继续喂养,以免进食过多出现胃肠道反应。
添加辅食后需要关注宝宝的大便情况,看看是否和以往区别过大,如气味、次数、颜色的改变。宝宝的辅食注意要单独制作,不用加盐,注意安全和卫生,现吃现做,不喂剩下或隔夜的食物。
- 抓东西往嘴巴送;
- 对大人的食物感兴趣,目不转睛盯着食物,手抓大人的食物;
- 宝宝的吞咽功能完善,挺舌反射消失的时候;
- 宝宝烦躁情绪增加的时候;
- 常因为饿肚子而苦恼的时候;
我们都知道小宝宝与人最初的交流方式是哭,饿了哭、病了哭、委屈了哭、尿了哭、拉臭臭也哭,那什么时候宝宝才能开始学会自我表达呢?
通常宝宝1岁内为说话的准备期,如5个月前能完成“a、o”等发音,到了7~8个月可以发“da、ma、ba”等音;1岁~1岁半能把某些词与对象联系起来,能主动说“妈妈”、“爸爸”、“门”、“灯”等;1岁半能听懂小故事,以词代句;1岁半~2岁能说简单的句子,如出去玩了;2岁~3岁为掌握基本语言的阶段;3岁~7岁是一生中词汇量增长最快的时期,5岁~6岁半语言发育基本完成。家长们可以和宝宝多加互动,促进语言的良好发育。
如果发现自家宝宝较同龄宝宝语言发育迟缓,家长们就要引起注意了,在排除单纯说话延迟的情况下,不排除有耳聋,行为障碍性疾病,智力低下,学习说话环境变化和复杂性,构成说话的组织器官异常。这个时候建议家长们一定就要找儿童中心的医生进行检查,确诊后对症治疗,并给予语言训练。
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总会给爸爸妈妈们很多惊喜,从坐立、翻身、爬行、站立,每个时刻都给父母诸多欢乐。宝宝的动作发育一般是: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指一周岁内每个月能完成的动作。
需要注意的是,宝宝在学会行走的时候家长们一定要多加小心,做好保护措施,以免肌肉力量弱出现跌倒,同时应为宝宝选择大小合适、舒适的鞋。
如果发现宝宝只是学走路学得慢一些,不需要担心,给宝宝多一点时间。但是,如果和其他同龄人的进度相差一大截的,建议还是就要带宝宝及时到医院儿童中心咨询儿科医生,进行专科检查,给予正确指导。
儿童保健康复科(包括儿童神经发育专科),成立于2003年6月,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科室设施完善,环境温馨舒适,设备齐全,拥有现代化儿童康复治疗区,其装修与训练器材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科室自组建以来,一向秉承JCI、三甲流程操作,提倡科学管理,重视专业团队合作模式,发挥自身的优势,充分突出重点专科特色,为健康儿童提供早期预防、筛查,为需要的康复患儿提供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以及中西医一体化的治疗方案,实现患儿回归社会的康复责任。
科室电话:020-84518222转5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