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已有几天,年也随着元宵正式过完了。不知各位中小学生们的“开学综合症”是否已经有所缓解,可以踏实上学了?
虽然“开学综合症”不是一种疾病,不过家长们可以从这几天对孩子身体和情绪状态的观察中,看出一些教育问题。从而改变方式方法,让孩子在新学期里开始养成更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新华网特邀祈福医院治未病科专家李跃华和儿童保健科专家刘宇彬,为各位家长答疑解惑。
一般情况下,小孩子的精力要比成年人要充沛一些。当出现疲倦、犯困、赖床,大多因为睡眠不足。每逢长假,孩子都像“脱缰的野马”,熬夜玩游戏、作息不规律,开学前又集中赶作业,导致休息时间不够。儿童保健科的刘宇彬医生建议,家长在平时应该督促孩子晚上早点睡觉,中午进行午休,保障足够的睡眠时间。周末家长可带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这也有助于孩子驱散疲劳,更有活力。
部分孩子在开学前会表现得不愿离开父母、抗拒上学,出现情绪低落的分离焦虑。刘宇彬医生指出,相对而言,宠溺的家庭环境更易导致孩子出现分离焦虑。家长保护性太强,导致孩子较难适应新环境。家长应重视这种依赖情绪,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不能事事为孩子包办,应让孩子自行决定和处理一些自己的事务,培养其照顾自己的能力。
关于“开学综合症”,祈福医院治未病科的李跃华主任指出,它其实不是一种生理疾病,也不属于心理病症,而是一种由于害怕、恐惧学校而产生的综合心理状态。成因较为复杂,家长对孩子的假期安排得太严或太松、孩子的学习压力太大、在学校成绩跟不上、或是比较不受老师重视的话,都有可能导致开学综合症。
李跃华主任建议,老师在刚开学时不宜布置太繁重、枯燥的作业,应让孩子有较轻松的环境开始新的学习。家长则应该多鼓励,避免施加过多精神压力,以帮助者的角色参与孩子的学习,减轻其对学习的恐惧。
另外,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存在障碍,也容易出现对新环境的恐惧。家长平常应鼓励孩子多与其他人接触,多与同学交朋友。对于独生子女,要教育他们学会与他人分享和合作,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
“开学综合症”一般并不严重,适应了开学环境后可逐渐缓解。但如果孩子出现了明显的焦虑、失眠、入睡困难、不爱说话、不自觉抖动、头疼、心慌、爱出汗等躯体不适的话,李跃华主任建议家长们带孩子到医院进行一个评估和检查。中小学生们处于青春发育期,容易出现内分泌失调的情况,导致上述系列症状。李跃华主任解释,这是一种正常的发育现象,家长们不用过分紧张,带孩子医院进行一些简单的疏肝理气、养心安神的治疗和心理疏导,一般就能和缓这种焦虑的不安状态。
学习是学生的本职任务,当孩子出现上学恐惧时,家长要更耐心地关注他们背后的心理和情绪问题,找到学习或学校让其不安的原因,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孩子及时走出这种情绪,养成平和、阳光的健康心态。
指导专家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肌肉与骨骼疾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常务编委。获2015中国药学发展奖骨质疏松学科贡献奖。擅长老年病:骨质疏松症、颈椎病、退行性骨关节病、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痴呆等;治未病:健康体检、养生咨询、穴位敷贴、保健茶饮、药膳食疗、中药干预等;神志病:失眠、焦虑症、焦虑状态、抑郁症、抑郁状态等。
出诊地址:2号楼门诊3层治未病科科室电话:020-84518222转50358
指导专家
毕业于海南医学院,从事儿科临床工作10余年,曾在南方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心血管专业,在广州市儿童医院进修神经康复专业,在上海儿科医院参加GMS质量评估培训。擅长对小儿脑瘫、运动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症、言语与语言发育障碍、营养与行为发育、遗尿症、情绪障碍等疾病的综合评估、评定及康复治疗。
出诊地址:2号楼6层儿童保健康复科科室电话:020-84518222转5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