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边运动边欣赏烂漫的春光,一不小心就会崴脚。崴脚了怎么办?马上喷药、按摩、热敷?其实,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
祈福医院康复中心康复科物理治疗师冯焯辉说,崴脚,专业说法为“踝关节扭伤”,虽然不是什么大伤,但若早期处理不当也是遗患很多,轻则遗留慢性疼痛,重则导致创伤性踝关节炎、慢性踝关节不稳等后遗症。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崴脚后怎样处理才正确呢?下面冯焯辉就教大家一招“大米急救法”来救急。
所谓“大米急救法”并非是用大米来急救,而是指崴脚后急救的4个步骤.
崴脚后,现场四步急救
1.Rest-休息和制动(严重时马上打石膏固定,消肿后手术)
保持踝关节90°位置固定,停止走动,多休息,有条件的可以使用护具保护踝关节,防止二次损伤,减轻组织渗出、肿胀。
2.Ice-冰敷
将冰或冰袋敷在受伤处,可减轻炎症反应和肌肉痉挛,缓解疼痛抑制肿胀。注意冰敷时要用轻薄毛巾或纱布覆盖皮肤并定时检查,避免冻伤。建议每两小时20分钟冰敷,或每两小时10分钟冰敷、10分钟休息、10分钟冰敷间歇进行。有条件的话,可以到康复科门诊做液氮冷冻冲击治疗。
3.Compression-加压包扎
使用弹性绷带或弹性比较大的衣服,加压包扎踝关节(要从远端向近端方向包扎,即从脚尖往小腿方向),避免关节二次伤害,促进水肿和出血的吸收。注意不要过度加压,以免造成远肢体的肿胀、缺血。轻度的韧带拉伤也可以直接用肌效贴布进行保护性贴扎。
4.Elevate-抬高患肢
抬高踝关节,使之尽可能高于心脏水平,帮助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肿胀,促进康复。
此上四步的首字母加起来为R-I-C-E,是英文“大米”的拼写,所以这套急救法又叫“大米急救法”。
冯焯辉特别提醒伤者,崴脚后进行固定制动有利于消肿、减轻疼痛,促进软组织损伤恢复。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固定后行走麻烦而拒绝这种措施。
另外,休息并不等于禁止活动,特别是在后续康复中。因为长期局部不活动,很容易降低神经的控制能力而导致二次损伤。所以正确的做法是,适当进行一些被动活动,例如请家人帮忙抻抻腿、按摩小腿肌肉等等,不仅能维持下肢的神经肌肉功能,还有利于减轻肿胀。
到院后,多种康复治疗促痊愈
现场急救处理后,要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有必要时拍摄X线片检查、MRI检查来排除踝关节骨折。没有骨折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促进痊愈,避免还没完全痊愈又过度活动,造成习惯性扭伤。
1.手法治疗
使用手法治疗例如淋巴引流、主动与被动软组织、关节松动术和前后距骨松动术,可以减轻肿胀,恢复踝关节正常活动范围,恢复正常步态。
2.物理治疗
透热疗法:使用脉冲短波疗法,减轻水肿和相关的步态变化。
电疗法:通过中频脉冲电疗,减轻局部肌肉神经的疼痛。
低强度激光疗法:可消炎止痛,促进康复。

低强度激光治疗
低温镇痛冲击治疗:可消炎消肿镇痛,消除肌肉紧张。
3.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非常有效。例如小节穴,位于大指本节掌骨旁(在肺经上)黑白肉际上,与手针上的踝点穴位置相近,针灸这个穴位能很好地控制扭伤引起的疼痛。
4.外部支撑固定器
定制足托促进康复
在发生韧带二三级扭伤或轻微骨折时,如果想选择保守治疗,可以到医院康复科的支具室定制足托,一般损伤比较轻的,使用足托制动两周,严重的制动两至三个月。足托是一种外部支撑固定器,它能固定制动,减少下肢承重,保护关节和软组织,有效促进康复,不失为一种简捷方便、容易配合的治疗方法。
冯焯辉
物理治疗师、矫形支具师
广东省冲击波医学教育与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擅长运用神经生理学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运用悬吊技术及核心肌力训练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产后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等,运用器械及手法治疗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膝关节病、肩周炎、网球肘、扭伤、脊柱侧弯等,可根据患者功能障碍定做个性化矫形器。
科室地址:2号楼5楼北康复中心康复科门诊
咨询电话:(020)84518222转50500